零下十度,别人阳台只剩空盆,你家菊花却顶着雪开花——这画面够不够爽?
别急着羡慕,真把菊花当“塑料花”养,照样死给你看。
北方花友踩过的坑,总结起来就三句话:买错品种、浇多水、夏天偷懒不打药。
先说品种。
别被花市五颜六色的“荷兰菊”“切花菊”迷了眼,那些娇滴滴的温室娃,零下五度就蔫。
认准北京园林院去年刚出的“寒英”系列,-15℃还能把花开到12月中旬,单株35块,比一杯手冲咖啡还便宜。
去年11月,邻居大妈把“寒英”扔楼道窗台,没管没问,愣是开到冬至,直接把对门养死的三盆月季气到自闭。
再说浇水。
菊花耐旱不假,但“耐旱”不等于“干死也活”。
地栽靠天吃饭行,盆栽要是等土干得裂缝才浇,根系早缩成柴火棍。
最笨也最有效的办法:手指戳土里两厘米,干了就浇透,不干拉倒。
夏天别选大中午,水一晒就烫根,傍晚六点,一壶下去,第二天早上准精神。
夏天最烦的是虫子。
蚜虫像绿色小米粒,一捏一股水,恶心归恶心,打药别手软。
去年试了苦参碱,喷完三天,蚜虫尸体掉一地,关键没刺鼻味,猫狗路过都不打喷嚏。
新冒出来的菊方翅网蝽更贼,叶子背面全是铁锈斑,10%吡虫啉兑水喷两次,基本绝迹。
记住,虫子不怕药,怕的是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。
想再省事儿?
直接学沈阳花友的“气凝胶花箱”。
淘宝搜“移动保温箱”,里头垫一层气凝胶毡,比羽绒服还轻,保温效果吊打旧棉被。
去年12月,室外-18℃,箱子里土温还能稳在5℃,连“雪牡丹”芍药的小芽都没冻黑。
缺点也有:贵,一个箱子顶三盆花,但想想能省掉搬来搬去的腰间盘突出,值。
嫌麻烦?
还有更野的路子。
北京郊区有人把淘汰的电热毯剪成条,缠花盆外头,定时器一开,夜里自动加热两小时,电费一个月不到十块。
别笑土,人家月季愣是开到腊月,花瓣边结霜都不掉。
买花别迷信直播间滤镜。
上周蹲了场“东北耐寒花卉”直播,主播把“漠金”萱草吹成“沙漠玫瑰”,结果评论区翻车:内蒙古花友晒图,露天地栽两年,冬天照样秃成草墩子。
靠谱做法:让主播镜头扫苗圃,看露天苗床有没有积雪,再看根系是不是原盆原土,别收到“裸根快递”才傻眼。
最后提醒一句:别贪多。
去年一口气买了五盆“寒英”,结果阳台只剩两盆活得精神——另外三盆,一盆浇水浇烂根,两盆被猫当猫砂盆。
养花跟谈恋爱一样,先养活一盆,再谈扩列。
今晚下班,顺路去花市拎一盆“寒英”,回家把旧酸奶盒剪了当底托,松针铺面,手机定个浇水提醒。
等第一场雪落下,别人朋友圈晒“枯枝败叶”,你晒“雪里炸开的黄菊花”,点赞能刷爆屏。
标签: